最近,兰州一名男童煤气中毒不幸死亡。
家属对外发声,质疑救助不及时。
今天,家属等来了官方的调查结果。
刚刚,我阅读了这份通报。
像所有公文一样,这份通报行文也很平实,
只是一笔一笔记录了谁谁谁做了什么。
但是刚读了个开头,就感到十分恐惧。
悲剧已经发生,现在要做的是为这个幼小的生命讨个公道,
但这不会让我恐惧。让我恐惧的是,
这个事件折射出,我们生活环境的运行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而这份通报清楚明白地证实了这一点。
据通报,2022年11月1日12时18分,
儿童妥某轩的父亲拨通120急救电话。
13时44分,120急救中心发出救护车派车指令。
按照我们的理解,出了紧急情况,拨打120,就可以得到专业的救援。
可是这一回,120调度中心从接到求助电话到派出救护车,竟然花费了近一个半小时。
对许多突发疾病来说,一个半小时就是生与死的区别啊。
是什么挡住了救护车呢?
在求助者苦苦等待的过程中,我们看120的幕后发生了什么。
首先,120急救调度中心调度员了解其核酸、抗原情况,
回复高风险区域需要协调并安排线上诊疗。
人都已经晕倒了,还要线上诊疗?
这是什么逻辑?
只能理解成,这是规定。
随后,中心调度员向兰州市医管中心工作人员发送微信,
请求线上医务人员对求救人进行问诊,随即将问诊信息转至七里河区卫健委工作人员。
12时28分,七里河区卫健委工作人员在微信中将患者相关信息转至七里河区医院非绿码医疗救治群,
安排医生联系处置。
我没看错吧,发送微信,人命关天的时候发送微信。
有时候,一个微信消息几个小时才看到。
当然,120不会这么慢。
12时32分,医生接到信息后,
于12时32分至13时06分连续拨打求救人电话,未接通电话。
13时07分,拨通求救人电话,问诊患者详细情况后,
13时19分,医生在群中回复已指导开展急救,病人病情好转,但仍需要到医院救治,
120急救中心立即进行调度派车。
终于,医生出场了。
14分钟过去了,医生刚接到信息。
给求救人打电话,没打通,又过了半小时,才打通。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和调度员在微信群里进行沟通。
经过一番远程操作,医生认为还得把人拉到医院。
13时19分,120急救中心“立即进行调度派车”。
这时离那位父亲拨通救命的120,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
但是救护车并没有立马派出。
救护车派车指令的发出时间是13时44分。
也就是说,中间又延误了25分钟。
为什么这么慢?
据通报,13时36分,120急救调度中心要求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分站
立即停止对执行疫情防控急救车辆消杀工作。
如果没有“立即停止消杀”,救护车派出的时间还会更晚。
迟到的救护车没有接上孩子,只接上了晕倒的母亲。
救护车到达之前,父亲抱着孩子向值守民警陈某斌求助,民警帮他拦停了一辆出租车。
孩子到达医院之后,抢救无效,于15时宣布死亡。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份十分详尽的通报,将
“关于拨打120急救电话情况”
“关于110接出警情况”
“关于社区卡口工作人员值守情况”
“关于送医及救治情况”等
分别进行了细致的陈述。
涉及到的责任,也是各方的,
但我认为最值得关心的就是120这部分。
这起个案告诉我们,现在的120跟我们想象中的120已经不是一个东西了。
以前偶尔也会有120反应缓慢引发不幸事故的新闻,但那是零星的、偶发的。
而这一次120的慢,似乎是按规定就得这么慢。
这已经省略一部分消杀时间了,已经是加急加快了。
通报最后指出:
对此次事故处置过程中暴露出的救助机制不畅通、应急处置能力不强、工作僵化刻板的单位和干部,
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深刻汲取此次事故沉痛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
按说我们应该相信的,
但是如何汲取教训,才能打破那些规定的流程呢?
我们看到的似乎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自己份内的事,
虽然有些不太完善合理的地方,但也并没有什么恶劣的行径。
只是没有人想到,
自己走流程的功夫里,一条生命正在悄然陨落。
如果大家都知道是这么个结果,相信许多人是愿意破例的。
但是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谁还愿意破例呢?
我们可以要求这些工作人员不遵守规定吗?
所以下一次有人拨通120,结果真的会不一样吗?
这才是我最恐惧的地方。
[ 此貼被折尽梅花在2022-11-03 21:30重新編輯 ]
赞(173)